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人去楼空! 又一4S店爆雷倒闭

发布日期:2025-05-26 06:46:58 浏览:37375

车主们的天塌了。

又一宝马4S店暴雷跑路。

近日,位于广东东莞市常平镇的宝信宝马4S店,一夜之间人去楼空,展车清空、招牌撤下、员工跑路,爆雷倒闭了!

这可把车主们坑惨了,超50万元订金拿不回,30万元保养服务承诺成空,无数人欲哭无泪,只能四处维权。

宝马车主们或许从未想过,自己花上万元购买的“无忧双保”套餐,最终竟成了“无处可保”的讽刺。而宝马中国的官方回应却冰冷如铁“建议联系原经销商处理”。

黄女士的1万元订金退款拖了半年,最终只拿回1000元;杨先生花12688元买的终身保养,用了两次就成废纸。而这家店的母公司广汇汽车,曾是行业龙头,如今却欠税79.4万元,被执行金额高达11.7亿元。

你说这4S店,收了钱却不办事,这不是砸自己招牌吗?宝马中国呢,也只能发个短信通知车主,宝信的品牌授权终止了,还让大家去别的授权经销商那儿继续享受服务。

可真有这么简单吗?有车主反映,宝信店里特有的保养套餐,到了别的店根本没法完全免费承接,只能给个折扣。这不是变相让消费者多掏钱吗?

不止东莞,2024年9月,宝马中国就终止了与新加坡G.A.集团旗下9家4S店的合作,涉及北京、厦门等地。今年,浙江杭州、江苏泰州等地的宝信宝马4S店也陆续出现售后保养纷争。

当宝马经销商接连跑路、车主维权无门,我们不禁要问:万亿规模的汽车帝国,为何连普通人的血汗钱都守不住?

01

卖车不赚钱,全靠返利活。

这是当下经销商的生存真相。

2025年3月31日,宝马中国一纸通知撤销10家广汇旗下4S店授权,理由是“未达到协议条款”。但讽刺的是,这些门店的危机早在两年前已埋下伏笔,2023年广汇关闭50家店,2024年退市时负债高达700亿元,宝马为何直到资金链彻底断裂才出手切割?

更值得玩味的是善后策略。当车主试图转向其他4S店时,得到的却是“非原厂套餐只能打5.5折”的答复。宝马把授权一撤,就像从没和车主签过合同一样。品牌方通过《BMW品牌经销商协议》将经营风险完全转嫁给经销商,一旦爆雷立刻划清界限。

广汇汽车的退市,东莞宝信的爆雷,不过是冰山一角。2024年上半年,50.8%的汽车经销商亏损,单店平均亏损178万元。其实,并不是市场不给活路,而是主机厂倒逼。主机厂为争夺市场份额,疯狂压库、制定不切实际的销售目标。

当新能源直销模式冲击传统渠道时,宝马仍沉迷于“授权-压库-抽成”的陈旧玩法。一边要求经销商背负库存压力和金融杠杆,一边在财报中炫耀“中国市场销量增长”。最终,为了活下去,经销商只能降价内卷,卖得越多,亏得越狠。

建一家宝马4S店需数千万授权费,加上房租、人力、垂媒广告,成本高企。而新能源车的崛起,让燃油车库存周转天数拉长,资金链随时断裂。东莞宝信欠税79.4万元的背后,正是这种“重资产、低利润”模式的必然结局。

在这场不对等的博弈中,主机厂手握“生杀大权”。

宝马可以因“未达商业条款”单方面撤销10家门店授权,而经销商却无法反抗压库和返利规则。这种不对等的关系,最终让消费者成了买单的“冤大头”。

当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新势力时,宝马的“豪华”标签,正在褪色为“老旧”代名词。

02

经销商这边焦头烂额,宝马在市场上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东莞宝信的倒闭,折射的不仅是经销商困境,更是宝马在华战略的全面失灵。

2024年,宝马在华销量暴跌29.8%,全年跌幅达13.2%的数据,不仅折射出市场对品牌信心的崩塌,更暴露出宝马在战略摇摆中的致命失误。

曾扬言“退出价格战”的宝马,因销量太过惨淡,最终在9月被迫以降幅在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狼狈姿态,重返战场返场。但为时已晚,消费者早已用脚投票,而此时问界M9已以56万元均价,夺走高端客户,蔚来的换电站网络,更是编织出用户生态的护城河。

这种战略失焦,在电动化领域尤为刺眼。当中国车企用原生纯电平台实现续航与智能化的代际跨越时,宝马仍在用“油改电”的i3苦苦支撑,15%的纯电销量占比与2026年才姗姗来迟的“BMW新世代概念”平台,让电动化转型沦为纸上谈兵。

更讽刺的是,被寄予厚望的i3,在终端售价跌破20万元后,反被网友贴上“杂牌电车”的标签。而车质网上宝马投诉量比奔驰高出30%、全球召回150万辆的刹车缺陷车辆、传动轴异响登上央视315的质量危机,彻底撕碎了“德国工艺”的遮羞布。

当北京星德宝5S店关闭时,人们还在为亚洲最大绿色展厅的消失惋惜。当福建、山东等地宝信门店接连爆雷时,舆论开始追问谁该为79.4万元欠税与11.7亿元被执行金额买单。

而当宝马一边与华为合作鸿蒙系统、一边向经销商施压完成200万元返利任务时,消费者终于看清,这个百年品牌在华战略,早已陷入“既要高端调性,又要下沉求生”的精神分裂。

未来,或许真正击垮宝马的,不是新势力的冲击,而是当“蓝天白云标”从身份象征变成性价比标签时,那个曾经让中国人甘愿为品牌溢价买单的时代,早已一去不返。

03

东莞宝信的爆雷,或许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。

这家曾年售数千辆宝马的4S店,在欠税79.4万元、母公司广汇汽车被执行11.7亿元的困局中,与全国4000家退网4S店,一同沦为传统汽车经销模式崩塌的缩影。它不仅宣告了“重资产、高返利”时代的终结,更揭示了行业规则重构的必然性

当年轻人习惯在APP上预约维修,在车友群里交流避坑经验,4S店苦心经营的“专属服务”神话便轰然倒塌。现如今,曾经象征财富与地位的宝马4S店,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改换门庭。

长沙最大的奔驰4S店,现在改卖问界;中升集团全国50余家门店,一夜之间换上华为鸿蒙智行标识;北京原东风日产4S店腾退搬离后,转卖小米汽车;郑州奔驰4S店、北京最大一汽奥迪4S店华阳奥通,也于去年押注问界。

这种荒诞又现实的场景背后,是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集体“叛逃”的生存逻辑。卖一台奔驰C级亏损2万元,而转型新能源后,单店月销目标200台、销售提成每台1000元的模式,至少能带来现金流。

讽刺的是,传统豪华品牌引以为傲的“专属服务”,正在沦为负担。

宝马车主杨先生花费12688元购买的“无忧双保”,因门店倒闭被迫接受其他4S店5.5折优惠兑换;而问界在永奥集团爆雷时,仅用12小时便完成31辆抵押车转移并保障交付。

这种反差,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:当用户生态从“品牌依附”转向“服务体验”,直营体系与开放生态的结合,远比封闭的授权体系,更具抗风险能力。

蔚来高级副总裁魏健曾透露,已有超过40家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转投其麾下,其中不乏保时捷、玛莎拉蒂的顶级门店。华为鸿蒙智行以39.9万元成交均价超越奔驰,问界M9更以56万元价格,碾压宝马X5的市场表现。这些现象背后,都是用户决策逻辑的根本转变。

爆雷不是终点,而是照妖镜。

当行业洗牌加速,消费者的选择权从未如此重要。黄女士1万元订金半年缩水至1000元的教训,暴露出单店促销套餐的资金链风险。而选择厂家直营服务、关注母公司财报信号,如广汇退市前欠税公告,则成为规避风险的关键。

豪车的本质,从来不是金属与皮革,而是信任与承诺。当这份承诺被撕碎时,所谓“豪华”不过是皇帝的新衣。

毕竟,在用户需求瞬息万变的今天,固守传统模式的代价,可能是整个时代的出局。

当新势力用直营模式绕过经销商,当消费者用“等等党”策略对抗价格战,传统车企若再不放下傲慢、重构用户价值,下一个倒下的,或许就是自己。

如果连“无忧双保”都无法兑现,我们还能去相信谁?